ZooKeeper
有两种安装模式,最简单的方式是单机模式standalone mode
,它只需要在一台机器上面运行,另一种方式是集群模式,集群模式需要多台服务器部署。
# 单机模式
第一次安装尝试使用ZooKeeper
时,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一台ZooKeeper
服务器上以单机模式运行。因为,在单机模式下配置和使用相对来说要简单许多,并且有助于帮助大家理解ZooKeeper
的工作原理。因为ZooKeeper
是用Java
开发的,所以先要安装好JDK 1.8
(或更新版本)。接着分这几步:
【1】解压: 我们可以在ZooKeeper
官网下载zookeeper
安装包。将下载后的zookeeper
安装包上传到Linux
系统中,将安装包解压到合适的位置,执行解压命令:
tar -zxvf zookeeper-3.4.13.tar.gz
系统解压缩并自动创建ZooKeeper
的主安装目录zookeeper-3.4.13
。可创建文件软链接,简化配置。
ln -s zookeeper-3.4.13 zookeeper
【2】修改配置文件: ZooKeeper
的核心服务器属性配置文件是zoo.cfg
。在主安装目录下的conf
子目录内,系统为用户准备了一个模板文件zoo_sample.cfg
,我们可以将这个文件拷贝一份,命名为zoo.cfg
,然后修改配置文件。首先我们进入到conf
子目录,执行以下命令:
cp zoo_sample.cfg zoo.cfg
vi zoo.cfg
2
然后,我们进入到zoo.cfg
文件中修改配置信息:
■ tickTime
:这个时间是作为ZooKeeper
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,也就是每个tickTime
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;
■ dataDir
:顾名思义就是ZooKeeper
保存数据的目录,默认情况下,ZooKeeper
将数据的日志文件也保存在这个目录里;
#clientPort:这个端口就是客户端连接ZooKeeper服务器的端口,ZooKeeper会监听这个端口,接收客户端的请求。按如下配置修改tickTime、dataDate、clientPort的值(其余内容不做修改):
tickTime=2000
dataDir=/home/hadoop/zookeeper/tmp
clientPort=2181
2
3
4
在使用单机模式时需要注意的是:这种配置方式下没有ZooKeeper
副本,如果ZooKeeper
服务器出现故障,ZooKeeper
服务将会停止。
【3】配置环境变量
vi ~/.bashrc
在文件末尾增加下面内容:
export ZOOKEEPER_HOME=/home/hadoop/zookeeper
export PATH=$ZOOKEEPER_HOME/bin:$PATH
2
使环境变量生效:
source ~/.bashrc
【4】启动
zkServer.sh start
【5】查看状态
zkServer.sh status
hadoop@hadoop:~$ zkServer.sh status
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
Using config: /home/hadoop/zookeeper/bin/../conf/zoo.cfg
Mode: standalone
2
3
4
5
# 集群模式
为了获得可靠的ZooKeeper
服务,用户应该在一个集群上部署ZooKeeper
。只要集群上大多数的ZooKeeper
服务启动了,那么总的ZooKeeper
服务将是可用的。这之后的操作和单机模式的安装类似,我们同样需要先安装好JDK1.8
(或更新的版本),然后下载最新稳定版的ZooKeeper
安装包。
【1】解压: 分别在每台机器上操作,将下载后的zookeeper
安装包上传到Linux
系统中,将安装包解压到合适的位置,执行解压命令:
tar -zxvf zookeeper-3.4.13.tar.gz
系统解压缩并自动创建ZooKeeper
的主安装目录zookeeper-3.4.13
。可创建文件软链接,简化配置。
ln -s zookeeper-3.4.13 zookeeper
【2】修改配置文件: 每台机器上conf/zoo.cfg
配置文件的参数设置相同,可参考如下代码进行配置。
#tickTime:CS通信心跳时间
tickTime=2000
#initLimit:LF初始通信时限
initLimit=5
#syncLimit:LF同步通信时限
syncLimit=2
#dataDir:数据文件目录
dataDir=/home/hadoop/zookeeper/tmp
#clientPort:客户端连接端口
clientPort=2181
#服务器名称与地址:集群信息(服务器编号,服务器地址,LF通信端口,选举端口)
server.1=hadoop1:2888:3888
server.2=hadoop2:2888:3888
server.3=hadoop3:2888:3888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在/home/hadoop/zookeeper/tmp
下创建一个文件myid
:
(1)在第1台机器(如上面的node1)里面填写的内容:1
(2)在第2台机器(如上面的node2)里面填写的内容:2
(3)在第3台机器(如上面的node3)里面填写的内容:3
【3】配置环境变量
vi ~/.bashrc
在最后增加下面内容
export ZOOKEEPER_HOME=/home/hadoop/zookeeper
export PATH=$ZOOKEEPER_HOME/bin:$PATH
2
使环境变量生效:
resource ~/.bashrc
【4】启动: 分别在每台机器上运行zkServer.sh start
命令
zkServer.sh start
【5】查看状态: 运行zkServer.sh status
命令可以查看服务运行的状态:有一台显示:Mode: leader
,其他机器显示:Mode: follower
hadoop@hadoop:~$ zkServer.sh status
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
Using config: /home/hadoop/zookeeper/bin/../conf/zoo.cfg
Mode: follower
2
3
4
#
← Zookeeper 详解 Zab 协议 →